上周五和肥妹突地拿了一天假期去了海洋公園,原本是想趁難得樂園重開、也在未來的改建前去遊玩享受一下主題公園。但可惜更深的感受,是隱隱的陣陣感傷的離別之情。
.
那天中午左右到達,熱鬧但人流不過多,不會有那種因旅客過多令人寸步難行的感覺。纜車、機動遊戲不用排長龍好像已是很奢侈的事了。不過山上的機動遊戲有好多不是維護中就是已停用準備改建。越礦飛車暫停,瘋狂過山車、滑浪飛船停用重建。公園以其命名的海洋劇場也沒有了,整個公園變得好像比記憶中小了很多。
.
在原「海洋劇場」附近的金炸雞午餐,汽水紙杯上仍舊打印著「2012全球最佳主題樂園」,在現下被批評管理不善虧損連年下好像更為諷刺。也想起了「最佳國際都會」、「最自由經濟體」那些名字,我們還剩下多少?
.
臨走時回到山下 (計劃中Shopping Outlet位置) 熊貓館附近,驚喜發現了當年一直佇立於榕樹灣入口的環保大樹。小時候每每入場拿完公園地圖後定必站在樹下抬頭看看環保樹先生,聽聽它和貓頭鷹說說環保教育,然後把小手塞進回收孔中自娛一番(回憶返哂黎!)。停留好一陣期間,觀察到這棵非機動性、沒娛樂性的大樹竟也吸引了不少的80、90後來回憶一番打打卡,年輕父母帶小孩來說說舊日故事。這樣的一個文化符號,沒有千萬投資、不用寫proposal邀請引入南加州outlet。
.
與迪士尼樂園的國際化娛樂相比,有人說過海洋公園要定位為香港人的主題樂園,那到底管理層真的知道大家喜歡什麼嗎?劉公子有曾經是那個會站在環保大樹下聽聽教育課的小男孩嗎?那棵經歷過03前自由行時代、盛智文時代的環保樹在公園變成Outlet後會因為經歷過英殖香港而被消失嗎?
#oceanpark #farewell #海洋公園 #再見時會什麼模樣